同时,中国光伏行业早已走过了跑马圈地、大干快上的草莽时代,而是进入精耕细作的管理时代。
内销和外销比例分别是80.61%和18.34%。截至目前,该公司的大尺寸电池所使用的硅片厚度,已由最初的180m下降至目前的165-170m;166mm尺寸电池使用的硅片厚度,已由最初的175m下降至目前的160-165m。
2021年4月,爱旭股份也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预计建设26GW的新型高效电池项目,其中首期建设6.5GW,投资额54亿,以上计划全部完成后,爱旭的规模将达到88GW,其中52GW是N型电池产能,继续保持在产品结构上的领先优势。上半年,该企业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幅充盈,达到7.54亿,同比增长了259.78%,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现金为34.83亿,同比增长22.88%。预计将在 2022 年中期投产,届时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公司在新一代 N 型高效电池方面的竞争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产品需求。公司也有很强烈的期望,希望能够开发出改变行业的一些新技术、新场景出来,或许也不一定需要玻璃封装,爱旭希望给行业带来更多的贡献。因此,非银一定是太阳能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一定要突破。
现在的硅片寡头在垄断率上有所降低。硅片薄片化有利于提高每公斤硅料的出片量,降低单位硅片的生产成本,通过硅片成本的降低,推动电池片的生产成本随之降低。并且,这项数据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自2020年第一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其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1.87%、29.23%、27.84%、24.62%、23.21%、22.73%。
而且今年7月以后,M10硅片的价格也超过了M6。对于隆基股份来说,目前出货仍以M6这类尺寸较小的硅片为主。这份不错的业绩答卷受到了各家机构的广泛认可。天风证券曾评价到,公司主要创始人和核心管理层均是技术出身,具备专业化背景,对产业和技术理解深刻,使得他们可以对光伏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选择了降本潜力更大的单晶路线,并逐步进行了一体化布局。
成立于2000年2月的隆基股份以半导体业务起家,由李振国、李葛卫、徐志松三人出资毋庸置疑,尤其是未来随着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对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氢能源的布局,万联证券认为隆基股份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隆基股份表示,太阳能(8.430, -0.25, -2.88%)光伏发电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均对其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不过,这一情况随着技术变革和政策驱动,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它们还表示:隆基166mm的老产线占比很少,166mm的老产线可以兼容182mm尺寸,新产线可以兼容182mm、210mm尺寸,甚至更大的硅片尺寸。自2015年起,单晶硅企业凭借全产业链的一系列技术升级,成功降低生产成本,逐渐缩小了与多晶硅的市场份额差距。
中航证券认为,大尺寸硅片具有一定毛利率优势,或将加速占领市场。同时,隆基股份也是由李振国和校友们共同创立。诸多挑战下的成绩单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的经营环境受到了诸多挑战。李振国对于兰州大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福布斯中文网在他的专访中写道:正是从老校长江隆基身上受到了激励,同时也从同一时期提出的国家要尝试新的发展方式的号召中得到启发,才开启创业之路。
制约发展的潜在风险尽管隆基股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硅片最佳尺寸始终没有统一标准,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公司研发员工人数增长导致薪酬增加,使得研发费用同比大增90.32%;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2.37亿元,这项数据去年同期为正的6000万元。
创始人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后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且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投资者近期提问较多的便是隆基股份是否具有生产210mm尺寸产品的能力?对此,隆基股份给出的答案并不十分肯定。
而且今年7月以后,M10硅片的价格也超过了M6。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公司对于单晶硅的专注,以及产能全球第一的龙头地位。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其中隆基股份、晶澳科技(68.920, 2.04, 3.05%)、晶科科技(9.180, -0.16, -1.71%)所在的阵营力图推广M10尺寸的硅片,即边长为182mm的硅片。据公司中报,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步伐加快,海外销售快速提升,虽然公司已通过实施海外产能布局等措施规避相关贸易壁垒,但仍面临严峻的国际贸易壁垒及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股份(83.810, 1.02,1.23%),601012.SH )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收入350.98亿元,同比大增74.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9.05亿元,同比增长25.95亿元。他们一致给出了买入/增持评级,对公司未来发展持续看好。
因此,大尺寸硅片具有毛利率优势。并且,这项数据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自2020年第一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其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1.87%、29.23%、27.84%、24.62%、23.21%、22.73%。
其自1990年开始从事单晶硅棒及硅片的生产研究工作,是横向磁场单晶知名专家,开发了多晶碳头料的除碳工艺,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并通过验收。公司坦陈,今后经营还将面临诸多风险,首要风险当属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中航证券表示:通过换算对比,我们发现M12尺寸的单价始终高于M6(边长166mm)。对于隆基股份来说,目前出货仍以M6这类尺寸较小的硅片为主。
此外,对于投资者关心的生产线改造周期,以及改造所需花费,隆基股份并没有进行答复。有观点认为,大尺寸硅片是未来主流的发展趋势。此外,销量增加致使人工费用大幅增长也成了公司幸福的烦恼。成立于2000年2月的隆基股份以半导体业务起家,由李振国、李葛卫、徐志松三人出资。
现任隆基股份董事长的钟宝申同样毕业于兰州大学。天风证券曾评价到,公司主要创始人和核心管理层均是技术出身,具备专业化背景,对产业和技术理解深刻,使得他们可以对光伏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选择了降本潜力更大的单晶路线,并逐步进行了一体化布局。
面对行业未来,单晶硅正在加速替代多晶硅,产品需求依然保持高增长。多种条件影响下,隆基股份的毛利率出现较大波动,今年上半年仅为22.73%,同比下降了6.5%。
随着光伏行业不断增长,单晶硅片渗透率提升,预计未来单晶硅片的增速较行业更快一些。有的隆基股份投资者担忧210mm尺寸成为主流,从而使隆基股份陷于被动。
降本增效的正确答案隆基股份能够被机构长期看好的原因在于,公司对于单晶硅的专注以及产能全球第一的龙头地位。始终坚持单晶硅路线的隆基股份从整合产业链入手,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公司切入下游组件,从而能够形成一体化布局,给出了单晶硅降本增效的正确答案。实际上,从公司业绩表现来看,进入2015年以后,隆基股份进入飞速发展期。公司表示:公司具备生产210mm硅片的能力,但在拉晶切片环节实现210mm,需要对部分设备进行改造或重置。
据Wind一致预测,隆基股份近三年业绩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硅料价格快速提高,其占硅片价格的比例也迅速提升。
数据来源:Wind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方面,2020年隆基股份这项数据已达81.43亿元,相比2011年的2.53亿元,翻了31倍。与之相对立的天合光能(56.240, 0.47, 0.84%)、东方日升(22.160,0.13, 0.59%)、中环股份(47.940, 0.45, 0.95%)则正在推广更大尺寸的M12硅片,即边长为210mm的硅片。
这种国际间不断挑起的贸易摩擦,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未来不排除其他国家仿效,从而导致更多贸易摩擦产生。因多晶硅凭借价格优势在较长的时间一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